當我開始想要嘗試諮商,我查了網路資料,看起來政府現在每年有三次免費諮商服務,這我很早就知道了,畢竟法案剛上路的時候就有在公部門上班的朋友貼公文給我,我總是轉傳給別人而已。
但三次太少了,我開始改查詢公司提供的EAP (員工協助方案) ,但網路上資訊太少了,我直接撥通了公司提供的EAP專線(這是24小時專線,當你有需要直接播通吧)
(備註: 有些公司有分廠內和廠外資源,可以選擇廠外資源,他們會在外面另外約個地點,不會公司任何人知道的,例如台積電)
接電話的是我的個管師——派翠克。
首先,他們是一間第三方顧問公司。據我了解,每到年底,他們會提供一份統計報告給我公司,內容包含使用這項服務的人數、男女比例、年齡分布,以及諮商主題(例如個人、家庭、生涯等),作為公司申請相關補助的依據。
因此,派翠克只詢問了我是哪間公司的員工,幫我查詢目前可使用的諮商次數,並沒有要求我提供其他個人資訊。
派翠克的語氣很親切,他問我:「請問你最近遇到什麼狀況呢?」
我告訴他,我覺得我有「XXXX」這個現象,想要改善這件事情。
(公司後來有講座,心理師有提及,可以和個管師說心情不好等狀態,不用自我檢測病名)
他接著問:「這是多手足家庭中長大的人都會有的。你期望透過諮商得到什麼樣的幫助?」
我回答:「其實我從沒嘗試過諮商,也不太確定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。」
派翠克很有耐心地解釋,諮商可以幫助我釐清哪些部分、提供什麼支持,也希望我在開始之前能先有基本的認知與期待。
我告訴他,我想選擇現場面談的方式,並希望由具有心理師執照的心理師進行。
因為他在電話中一直提到會再幫我安排「顧問」,我便問:「顧問是什麼意思呢?」
他說:「我們的顧問包含有社會工作或生涯規劃背景的諮商師,也有持心理師執照的心理師。請問您是否特別希望安排心理師?另外,您會比較希望與男性還是女性心理師對談呢?」
我回答:「是的,我希望是有心理師執照的,而且想和女性心理師聊。」
過了幾周,我就出現在諮商中心了,其實我不喜歡這個環境,我當下反應給心理師,下周馬上換了個新的地點。相信我,有需求直接和他們反應,只要有反應都會有機會改善的。
到現在,我也快把公司的方案次數用完了。
第二次預約諮商,可以和個管師約,或是直接和心理師約下一次。通常很多人會想要嘗試不同的心理師再決定要和哪位深入談話,這個的話,就是第一次諮商結束後和個管師約下次面談
有時候我會偏離諮商主題,和心理師抱怨家人之間的爭執,或是工作上的困擾等,其實就是倒垃圾,這對於緩解壓力很有效果。
至於我原本和派翠克說要處理的主題,有時候心理師也會協助幫忙拉回主題上
最後,公司內部的EAP介紹講座,當時同事們紛常踴躍的提問,許多人會希望可以透過EAP有家庭諮商,或是婚姻諮商等,也有同事希望可以讓小孩自主的申請
顧問公司也強調了對於育兒、長照等壓力,也可以申請EAP,他們內部有資源可以協助
我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EAP,這真的是個很好的資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